欢迎光临董子网网站!

设为首页|加入收藏

董子网

您的位置:网站首页 > 文献资料 > 正文

文献资料

广川扬州话渊源

作者:Admin   来源:   发布时间:2014/3/31 9:16:16   点击数:
广川,以城中有长河,川广水富而得名。发展到董仲舒时期的汉代,则又以其物阜民丰、水草丰茂、林木苍翠而建城设郡,成为广川国。董仲舒在任江都(今江苏扬州市)相时,一直怀念着自己的故乡广川。像他这样重礼归宗,德高望重的大儒学家,思乡之情是可想而知的。他在江都自己的宅院中,特按广川故里舍园中的梅花井形状修砌了一眼新井。据现在的水质测验结果,广川的水质含氟量和水垢等,明显低于周边地区,况且口感也好。所以说,古国广川地美、水美、人更美;“七十二眼梅花井,七十二名美女浇花园”的美好传说确有考据。“人是故乡亲,水是故乡甜”。这就是董仲舒江都为相期间修砌“董井”以解思乡之情结的意义所在。


史书载,董仲舒江都为相所在的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南方地区,经济文化、自然环境远远落后于广川所处的黄河流域的中原或称北方地区,被北方人称之为蛮夷之地。这不但是丞相公孙弘忌董仲舒之才向汉武帝荐其到江都相骄王刘非,在政治上打压董仲舒,而且还以去蛮夷之地,难以治理的落后地区为相等计谋排挤董仲舒,可见公孙弘用心之险恶。

长江流域落后于黄河流域,在东晋以前差距是很大的。从东晋开始,因北方战乱,中原士大夫、士族等名士大批南迁,距董仲舒时期相隔有四百余年。从东晋至隋的二百余年是大批北方人迁往南方的时期。至隋,南北差距明显缩小。再一次,开始于五代十国时期。北方战乱,士大夫、士族等名士的南迁,南北差距又开始减小。这时,距董仲舒时期相隔一千多年。从五代十国到北宋,尤其是北宋以后,南方反超北方。从此,北方落后于南方。北宋至明永乐初期四百余年的时间里,广川因长期近于宋辽、宋金两国交界处,及后来明燕王朱棣对明建文帝的兵乱(史称燕王扫北),加之兵乱造成黄河失修泛滥,瘟疫流行等原因,广川几近毁灭。明永乐年间开始从山西迁民来广川时,其原住居民只剩下了高、焦、汪、谭四姓之家,全村总人口不过百人,其荒芜凄凉之惨景不言而喻。现在,我们可以看着汉墓群以上足有七八米高的层层黄土,沉重的压着广川城;看着这一尘封的年轮,穿越时空隧道,如同身临过去那岁月峥嵘的场景。看广川汉城——楼阁,林次栉比,富丽堂皇;小桥,车来轿往,人拥马唱;长河,大浪淘沙,帆影鱼翔;感岁月摧枯拉朽之神工,叹广川天翻地覆之苍桑。

古代先民,非常迷信占卜、风水等。传说,历史上广川风水特别好,经常有“南蛮子”慕名而来,将其风水文物偷到南方去,致使广川的风水灵气不如从前。虽然是传说,但是,从董仲舒时期开始,广川的贤达精英,其中不乏俊男美女,或以董仲舒故里乡亲之名而投奔大名人董仲舒,或以战乱南迁等原因,致使广川的风水灵气移到了扬州,这应是事实。“人挪活,树挪死;有能耐的出河涯,没能耐的守锅台”,此俗语足可说明这个道理。

广川,仅一个董子舍园就有“七十二眼梅花井,七十二名美女浇花园”,那么,董仲舒时期繁荣昌盛,人杰地灵的广川国、广川城的一方水土,又哺育了多少美女呢?隋炀帝修大运河以后,才有“天下美女出扬州”之说。而比隋早六百余年的广川国时期,不也可以说是“天下美女出广川” 吗!

董广川、董江都、梅花井、董井、水乡、美女……这一连串的名谓,笔者隐约有一种或是巧合或是必然的灵动,也许是董子的“天人合一”,“天人感应”那样的感受吧!反正总觉着扬州、广川、董子三者的联系真是太多太奥妙了。董仲舒江都为相十年之久,他是否还以先进的广川城为拷贝,而建设扬州城的呢?笔者不敢妄论,待考。


网站简介|免责声明|网站地图|帮助信息|联系我们

版权所有 © 董子网
主办单位:景县人民政府信息化办公室    电话:+86.3184228982
备案号:冀ICP备14010186号-1